spacer
search icon cross white
spacer bookmark cross
search icon
Search Tags

  Total: Bookmarks

 Bookmark(s) Click icon to add bookmark(s) to my profile

  •  Local Bookmark is Empty

 User Profile Bookmark(s)

  •  Profile is Empty
MENU
spacer
bookmark cross white
A
search icon cross white
search icon
Search Tags
close

Forgot password / username Re-send activiation email Register an account Help with web login

良好企業管治,良好ESG表現: 2023年最佳企業管治及ESG大獎獲獎機構

香港會計師公會第24屆享負盛名的商業大獎顯示出企業管治水平似乎停滯不前,然而內地企業的ESG報告則有明顯改善。各獲獎機構分享它們的成功因素。

 

撰文:Jolene Otremba

 

 

香港會計師公會於去年慶祝成立50周年,並於202311月頒發2023年最佳企業管治及ESG大獎,獲獎機構創歷史新高。34家機構憑藉其出色的企業管治和環境、社會及管治(ESG)表現而獲得表彰。

 

這項大獎獲得香港政府、金融市場監管機構、投資者團體和商界的支持,為企業管治和ESG的最佳實踐樹立了典範,並促進透明度、問責性和持份者參與。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常任秘書長(財經事務)甄美薇為2023年頒獎典禮主禮嘉賓,她認為這項大獎意義重大,在向獲獎機構和嘉賓致辭時表示:「獲獎機構展示對社會及環境作出貢獻,同時也有利企業發展。此外,從宏觀角度而言,當企業達到良好的治理水平時,也有助於提升金融市場應對氣候變化與相關挑戰的公信力和韌性。」

 

這項大獎重視自願採用超出最低法律要求的實踐與披露。評審團的評審主要依據年度報告和可持續發展報告中所披露的信息,此外還會考慮能提供其他有關公司和機構在實踐中如何進行管理之見解的公開資訊。

 

公會上屆會長(當時為現任會長)兼評審團主席方蘊萱表示:「我們喜見今年企業或機構在企業管治和ESG表現優異,不少新得獎者突圍而出,尤其在ESG獎方面。」

 

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ESG總監潘志傑

 

ESG報告在內地的興起

 

公會指出,在港上市的內地企業在ESG報告方面有明顯改善,並且有更多公司將其ESG願景、策略與行動計劃相互連繫起來。而最值得注意的是,現有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披露其量化的環境關鍵績效指標,以及將ESG相關風險納入風險管理框架。

 

公會還指出,當中的驅動力可能來自香港政府強調要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以及內地政府提出的2060年目標亦對機構投資者施加了壓力,促使其優先考慮可持續發展事宜。

 

許多人對此表示認同。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獲得2023H股公司與其他中國內地企業組別的ESG獎,該公司ESG總監潘志傑認為有關ESG議題的政府舉措和公眾意識正在推動內地企業改善其ESG報告的做法。

 

他解釋道:「中國政府的雙碳目標提高了公眾對氣候變化等ESG議題的意識。內地證券交易所也一直在積極推動ESG報告,並將發佈相關指引或法規。」

 

許多人對此持歡迎態度。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亦獲得同一組別的ESG獎,該公司ESG總監葉雅婷表示:「阿里巴巴的使命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我們的ESG基礎的設計對於實現相關使命與戰略至關重要。」

 

為了實踐這一使命,阿里巴巴自20214月起根據自身能力和優先順序,將ESG重要事項整理為七個長遠策略方向。這亦與聯合國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和中國主要發展政策倡議相一致。

 

而這也是潘志傑現時對內地企業所觀察到的情況。他表示:「除了典型的全球報告倡議機構基準外,我開始發現一些內地企業的ESG報告還提及更多其他ESG報告的標準,例如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小組或可持續發展會計準則委員會的準則,並且更為着重環境事宜而非社會事宜。」

 

這亦能讓投資者、持份者和商界感到滿意,並顯示出企業已為管理其ESG相關風險和機遇作好充分準備。京東物流也獲得同一組別的ESG獎,該公司認為,更為重視ESG報告能帶起多重積極作用,包括提升公司的公眾形象、確保合規、有助獲得資本、吸引和留住投資者、取得競爭優勢,甚至緩解風險。

 

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ESG總監葉雅婷

 

京東物流公共事務部總監王冬表示:「ESG報告並非只是一項合規要求,它還是一種策略性需要讓內地企業得以在重視可持續發展和負責任商業實踐的全球商業環境中蓬勃發展。」

 

許多內地企業開始重視ESG,但一些企業承認,與全球同業相比,它們仍處於初起步階段。但是,一些公司亦訂立了明確的願景和使命,並採用自上而下方式和強而有力的管治結構,以助他們ESG的未來路向。

 

葉雅婷表示:「一個強而有效的ESG管治架構,昰確保阿里巴巴能將所面對的ESG問題納入至公司議程的關鍵一環。」潘志傑補充道:「高層語調一致對我們進一步改善ESG實踐亦有莫大幫助。」他們所談及的並非只是其機構所採用的方式,這還關乎他們的整個行業。

 

針對這一點,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總裁余偉文表示,機構、政府和監管機構也需要發揮帶頭作用。他解釋道:「我們於機構內積極將可持續發展考慮因素納入內部營運,並圍繞環境、員工及社會責任三大支柱構建我們的願景。」金管局榮獲公營/非牟利機構(大型機構)組別的ESG獎。

 

金管局推出多項ESG舉措,並在其綠色及可持續發展督導委員會的指導下取得了多項成果。其中,與2015年開始追蹤碳足跡時相比,2022年溫室氣體排放量、能源消耗量和紙張使用量的人均降幅已達雙位數字。

 

余偉文表示:「作為香港的中央銀行機構,我們需要以身作則,並有責任引導銀行業加強氣候應對能力,推動銀行支持相關轉型,並促進可持續金融生態系統的健康發展。」但他亦承認,企業在有效實踐ESG的過程中可能面臨挑戰。

 

金管局和許多內地企業均提及業界共同面對的挑戰。這些挑戰包括缺乏可持續發展報告所需的數據和通用標準、處理技術性工作的人才不足,又或是業務分佈在許多不同地區而導致ESG報告編制尤其困難。

 

儘管如此,得獎機構均一致認為,企業為了監察、計量、評估和管理ESG績效,比以往更為積極地尋找可作改進的範疇、參考全球最佳做、訂立指標和目標,以及追蹤和管理流程。

 

京東物流公共事務部總監王冬

 

京東物流認為,展望未來,內地企業可以採取多項措施來提升ESG報告的實踐。這些措施包括將ESG考慮因素納入整體業務策略、採用先進科技、提高供應鏈的透明度、進行教育培訓,以及尋求創新的可持續解決方案。王冬還建議這些企業應訂立更遠大目標。

 

他表示:「內地企業不應只滿足於目前的ESG報告要求,還應努力成為可持續發展領域的領導者,為環境和社會目標作出積極貢獻。」

 

舉例說,金管局與其他監管機構合作推出一個數據庫,當中收錄了一系列評估香港實體氣候風險的相關政府數據資源。他們還計劃推出有關實體風險評估的雲端平台,以助銀行評估不同氣候情景下實體風險對香港的住宅和商用樓宇之影響。與此同時,香港交易所(港交所)獲得最佳可持續發展公司/機構獎(恒生指數成份股組別),並已訂立新目標,包括在2024年前實現集團碳中和,以及在2040年前實現淨零排放。

 

港交所發言人表示:「作為前線市場監管機構,我們致力於向證券發行人推行高企業管治水平,協助提升香港證券市場的質素和吸引力。我們將遵循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理事會的IFRS可持續發展披露準則,新增已被提升的氣候相關披露要求。」

 

目前,隨着企業在這範疇努力應對挑戰並取得進展,他們一致認為內部支持和相互合作最為關鍵。這還需包括國際和區域性磋商、持份者參與以及全公司上下的支持和協調。潘志傑表示:「我們不需要太多公關式的正面內容談及ESG所帶來的好處,而應講述公司將如何處理ESG風險與機遇。」

 

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余偉文

 

關注企業管治

 

這項大獎表掦了公司在ESG報告上取得無數成就與進步,但遺憾的是,香港在企業管治方面一直表現滯後,從亞洲公司管治協會的亞太區企業管治最新排名上便可看出這一點。

 

該協會研究顯示,日本超越香港躍升至第二位,而香港則從第二位下跌至第六位。2023年大獎也明顯反映了這一點。方蘊萱將這一趨勢歸因於實施持續發展實踐和報告需要投放額外時間和資源,儘管如此,她強調企業管治和ESG績效之間的關係密不可分,並敦促公司繼續優先考慮董事會多元化、董事的獨立性,以及其他企業管治最佳實務等事項。

 

她解釋道:「良好的管治可以為企業打好根基;擁有完善的治理架構和高水平的ESG實踐是重中之重,能夠確保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2023年大獎評審團成員、貝萊德副總裁兼盡責治理團隊成員江俊燊對此表示贊同。他表示:「儘管現在已有一些改善,例如董事會的更新及訂立氣候目標已日益普及,然而多年來仍有一些潛在關鍵改進有待實現。」

 

這些問題包括董事會領導和提名程序的獨立性,以及薪酬制度的透明度,包括公司如何決定使用ESG等指標。江俊燊認為:「如果董事會和管理層專注於採用符合所有股東和主要持份者利益的舉措,即使可能需要付出額外努力來推動相關進展,投資者仍將從中受益。」

 

江俊燊認為,人們不應將重大的可持續發展事宜與企業管治視為一種權衡取捨。實際上,兩者均是有效管治框架的核心組成部分。他表示:「管理良好的企業會有效地評估和管理有關可持續發展的重大風險與機遇,就正如它們對待與業務相關的其他風險與機遇一般。我們認為良好企業管治是公司創造長遠價值和經濟成功的基石。」

 

港鐵公司法律及管治總監馬琳(Gill Meller

 

有些公司正在這一方面致力樹立標準。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在最佳可持續發展公司/機構獎(恒生指數成份股組別)中獲得評判嘉許。

 

港鐵不僅為氣候相關舉措訂立了明確目標和關鍵績效指標,其董事局還一直保留獨立非執行董事為絕大多數,並且與獨立顧問一起進行評估工作,確保薪酬清晰、具透明度,以及努力實踐其他目標,例如增加公司董事局女性成員等。

 

港鐵法律及管治總監馬琳(Gill Meller)認為港鐵致力維持企業管治和ESG的平衡是其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她表示:「為了實現長遠的可持續發展,企業需要對其營運和增長採取一套整體方針,以實現財務上的可持續性,同時滿足業務所在社區的需求,以及應對其造成的環境影響。良好企業管治並非只是實現長遠增長的基石,還有助於提升品牌形象,增進持份者的信任,以及吸引優質投資者,從而實現多方共贏。」

 

未來改進方向

 

這項大獎凸顯了一些發展趨勢,並向企業提供尚待改進的關鍵範疇之建議。但評委們強調,作為首要事項,就是企業需要對企業管治和ESG給予同等重視。

 

在企業管治方面,觀察結果所得,仍然包括長期任職的獨立非執行董事的透明度、董事會欠缺多元化,以及董事會「過度入閣」等問題。這些問題均限制了新機會,並妨礙引入新觀點。而擔任多家上市公司董事職務的董事可能無法投入足夠的時間處理每個董事會的工作。

 

2023年大獎遴選委員會主席羅柏達建議道:「我們堅信,在董事會引入新的獨立非執行董事,以及提升董事會的多樣性,可為董事會引入全新觀點。商業環境和市場瞬息萬變,此舉能增加公司的競爭優勢。」

 

貝萊德副總裁兼盡責治理團隊成員江俊燊

 

而在ESG方面,公會指出,許多ESG目標只流於質化,特別是在「社會」範疇方面,這往往導致持份者無法充分了解確實情況。對許多公司而言,採用外部ESG鑒證來檢視績效數據和信息仍是它們所面對的主要挑戰和機遇。

 

整體而言,獲獎機構均認為這項大獎推動其跳出固有思維模式,並提升企業管治和ESG水平。葉雅婷表示:「衷心感謝我們對加強ESG實踐所付出的持續努力獲得認可。這獎項激勵我們更為努力地建立綠色可持續的新商業生態系統,創造超越商業成就的價值。」

 

   
2000年首次舉辦以來,最佳企業管治及ESG大獎多年來不斷發展,現已成為香港最享負盛名的商業獎項之一。這項大獎為企業管治和ESG的最佳實踐樹立了典範,並促進透明度、問責性和持份者參與。

 

 

本文為編譯版本,原文Good CG, good ESG: Winners of the Best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ESG Awards 2023首發於香港會計師公會會員雜誌《A Plus2024年第1期。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