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內地稅務研討會:專題小組討論的分析與見解
2024年內地稅務研討會於近期圓滿舉行。專題小組討論講者在會上探討了當前內地和跨境稅務議題,當中包括大灣區稅務政策以及國際稅務發展等話題。
香港會計師公會於6月1日舉辦2024年內地稅務研討會,雲集了多位頂尖稅務專家參與,共同探討當前內地和跨境稅務議題,包括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的發展。小組討論由香港會計師公會稅務師會執行委員會(TFEC)主席兼德勤中國稅務合夥人陳嘉華主持,並邀請了經驗豐富的講者分享他們對大灣區融合以及國際稅務發展趨勢的見解。
小組討論講者包括TFEC內地稅務小組(CTSG)成員、安永中國稅務技術主管兼安永國際及倂購重組稅務諮詢合夥人許津瑜;畢馬威中國亞太區間接稅及國際貿易關務主管合夥人梁因樂;CTSG成員兼羅兵咸永道香港轉讓定價主管合夥人李筱筠,以及公會理事會成員、TFEC成員兼華潤創業有限公司稅務管理總監黃慧琪。
稅務優惠與合規挑戰
陳嘉華首先以大灣區稅務優惠政策的重要性為焦點展開討論,並提醒企業需審慎留意合規標準,以防日後可能承擔的法律責任。
黃慧琪則從企業角度突顯自我評稅機制的重要性。她指出,企業在解讀稅務政策和確保合規的過程中時常面臨挑戰,如果未能得到明確指引,或有可能遭到追溯性評稅,因而影響現金流。
許津瑜補充,進行全面的預先評稅相當重要。她分享道,許多企業儘管急於將業務遷移陣地以享受大灣區的稅務優惠,但業務經營活動必須符合其稅務規劃,以避免產生合規問題。許津瑜還強調,企業務必密切監察業務經營情況,以確保符合持續享受稅務優惠的資格。
與稅務機關的溝通
陳嘉華提出稅務專業人士與稅務機關之間的溝通問題。梁因樂分享了他與內地各個地區稅務機關溝通的經驗,並指出各地的做法存在顯著差異。他講述其與各省稅務局的溝通情況,並強調可憑藉廣東等較發達地區的經驗,有助推動與其他地方稅務局的交流。
李筱筠強調稱,稅務師應當與稅務機關建立專業關係,嘗試與其進行非正式且不具追溯力的討論,以獲得見解並解決不確定的問題。她還指出了解當地情況以及稅務官員的觀點的重要性,從而有效地處理複雜案件。
大數據的角色
陳嘉華提出大數據及其對稅務合規的影響,她認為金稅四期等系統的集成表明稅務管理正日趨成熟精密。
許津瑜指出,稅務機關使用大數據來識別異常情況,即使微小差異也可能受到嚴格審查。然後,李筱筠就數據解讀的主觀性質及其可能產生誤導的潛在風險提出討論。她舉例說明不同國家和行業之間數據報告的差異,強調探究數據背景與細節的重要性。
梁因樂就金稅系統指出,若將其他政府部門的數據整合到金稅下的稅務預警機制,則有望進一步提升該系統的功能。他引用涉及土地增值稅的相關案例解釋,如果缺乏跨部門數據整合,有可能會導致更加複雜的問題。
大灣區的個人所得稅政策
隨後,討論主題轉移到大灣區個人所得稅政策,陳嘉華邀請講者就大灣區稅務政策對香港納稅人的吸引力來分享各自的觀察分析與業界觀點。
黃慧琪指出,新政策能夠使企業遷移總部或者實施重組時更為順暢,特別是考慮到員工可享受稅務優惠。她發現,由於稅務政策進一步完善,香港員工更願意到大灣區工作,申請退稅流程的改進也簡化了企業決策。
許津瑜附和此項觀點,但她指出「先徵後退」的稅務政策可能會對納稅人的現金流帶來壓力。她建議改善有關規定,以減輕納稅人的經濟負擔。
中國企業在全球擴張
最後,陳嘉華談及中國企業的全球擴張趨勢,特別是間接稅、流轉稅以及轉讓定價的複雜性。
梁因樂指出,隨着中國企業國際知名度的日益提升,他們越來越受到海外稅務機關的關注。他還提到,中國企業更願意向了解中國及國際稅務環境的專業人士進行諮詢,因此香港稅務專業人士往往擁有顯著優勢。
李筱筠解釋道,中國企業對外擴張所適用的轉讓定價原則與最初協助海外公司於中國設立業務的相關原則基本相同,例如涉及定價策略、設立分公司或子公司、人員配置決策,以及解決常設機構問題。儘管轉讓定價的基本原則相同,但個別問題仍需就新背景情況而作出重新評估。
此次研討會共有超過180名公會會員到場參與。除專題小組討論外,國家稅務總局深圳市稅務局代表還介紹了河套與前海的最新稅務優惠政策和稅務發展狀況。
若錯過這次研討會,現備有網上存檔版本可供報讀。
本文為編譯版本,原文China Taxation Conference 2024: Panel insights首發於香港會計師公會會員雜誌《A Plus》202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