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r
search icon cross white
spacer bookmark cross
search icon
Search Tags

  Total: Bookmarks

 Bookmark(s) Click icon to add bookmark(s) to my profile

  •  Local Bookmark is Empty

 User Profile Bookmark(s)

  •  Profile is Empty
目錄
spacer
bookmark cross white
A
search icon cross white
search icon
Search Tags
close

忘記密碼/使用者名稱 重新發送啟動電郵 註冊帳號 幫助網絡登錄

傳授經驗

香港會計師公會推行新專業資格課程後,課程導師都採用了新的教學風格及方法,但他們的教學目標並沒有改變,繼續致力協助會計師達到當今主與客戶的期望。《A Plus》訪問了課程的導師,他們分享導師的角色演變,以及探討對學生重要的課題。

 

撰文:Erin Hale
攝影:Leslie Montgomery

 

陳允心會計師),單元11「財務匯報」導師;陳偉華執業資深會計師),單元14「稅務」導師;江麟盛會計師),單元12「商業財務」導師;黎綺嘉會計師),單元13「業務鑒證」導師。

 

 

江麟盛會計師)熟知現今金融及會計領域對軟技能的需求。他曾當會計師多年,某天他的老闆對他說:「你的技術水平十分好,但要在軟技能方面多下功夫。」

 

由於不知從何入手,他加入了一個國際演講會Toastmasters International,練習公開演講的技巧。經過兩至三年的學習,他的溝通技巧有顯著進步。數年後,他加入一家保險公司擔任財務規劃及分析主管,發現付出的努力得到了回報。後來,他加盟至一家醫療保健公司,擔任財務及行政執行董事。

 

在現今商業環境中,溝通技巧與技術知識同等重要,江麟盛的經歷並不鮮見。很多會計師與江麟盛一樣,在不同公司擔當顧問角色。為勝任工作,他們需要具備分析技能及批判性思維,並要熟悉金融監管。

 

作為香港會計師公會專業資格課程(QP)專業級別單元12「商業財務」的導師,江麟盛將自身的實戰經驗傳授給課程學生。新QP課程為不同類型學生而設,由傳統的會計學畢業生、不同教育背景的學員,以至希望事業轉型的專業人士等。課程由三個級別的培訓組成,助學生晉身成為備受國際認可的會計師。除專業技術知識以外,江麟盛及其他導師還與學生傳授個人的實踐經驗。

 

 

QP不僅讓學生學習技術知識,還致力助他們裝備三方面的核心通用技能,包括簡報演講、批判性分析及解難技巧。

 

江麟盛表示,會計師的角色不斷演變,新元素對課程十分重要。他說:「隨着大數據、人工智能(AI)等技術的興起,QP必須要與時並進。新課程旨在培養勝任並能適應變化的會計師。舉例說,財務預測是分析師的主要職責之一,但分析模型其實已由預測性轉為指示性。大數據等先進技術能為管理層提供即時數據及分析,讓他們作更全面深入的分析、了解每位客戶的偏好,為客戶度身設計產品或服務。

 

「這樣公司就能滿足客戶的獨特需求,從而提升利潤。將來的會計師若能善用上述三項通用技能,便可擔當管理層的業務夥伴,進行各種為業務增值的分析。」

 

正因如此,江麟盛喜愛引用現實例子作個案分析,例如討論阿巴巴、騰訊、Facebook等公司的最新財經新聞。他解釋道,學生們都認識這些公司,在學習時往往能更加投入,而且這類公司面對的問題,學生日後也可能在職業生涯中遇到。

 

江麟盛認為,課堂必須吸引力與啟發性兼備。他表示:「我領悟到活潑的教學方式十分重要,可以使學生享受每一堂課。我最喜愛的是課堂的熱身環節,它有助我為學生營造輕鬆愉快的學習體驗。」此外,江麟盛也會向學生提供建議,指導他們下次做簡報演講時如何做得更好。他說道:「我發現,完成這類學習後,學生們的表現都有顯著進步。」

 

 

透徹分析

 

黎綺嘉會計師)是QP課程專業級別單元13「業務鑒證」的導師。在羅兵咸永道展開事業生涯,現正擔任內部審計總監,她見證了這個課程單元以及業務鑒證領域的演變。

 

她分享說,以往審計師只能抽查客戶的小部分數據,隨着技術進步,動指間已做到100%的檢查。儘管AI已代勞了繁重的工作,但仍要靠會計師找出要應對的問題,以達到切合客戶需要的鑒證水平。

 

黎綺嘉表示:「談論業務鑒證時,通常許多人只視之為審計,但其實當中涉及很多檢查、核證、向客戶收集大量數據並逐一查核等工作。」因此,她會提醒學生必須仔細留意及深入認識每一間公司,以更有效理解客戶的需求。

 

黎綺嘉向學生們傳授的重要經驗之一是深入思考。在工作坊上,她會提出開放式問題,從旁指導學生應用新學的方法去解決工作中可能面對的難題。黎綺嘉表示,這是QP新採用的教學風格,儘管這對導師及學生的要求較高,但最終大家都能從中獲益。「我們為學生提供學習機會,讓他們嘗試運用專業技能進行案例研究、無需擔心答錯。我們希望改變學生的思維,他們是在學習,而非在職場,他們並不會因答錯而受罰。」

 

QP課程的關鍵變化之一,是運用了「PRR」的培訓模式,即練習(Practice)、反饋(Reflect)及改進(Refine)。這種模式有助學生得到反饋意見後做得更好。例如,在每次小組簡報演講(練習)後,他們會得到其他學生的意見(反饋),汲取建議後在下次簡報時應用出來(改進)。

 

她回憶道:「有一次,一位學生在反饋環節中指出另一組學生的簡報中缺乏相關審計準則的支持,而他的團隊成員也發現自己準備的材料中也缺少了這些內容。學生都能遵循這種反饋、提醒、改進的模式學習,之後就能做出出色的簡報。」

 

黎綺嘉補充道:「我也時刻提醒自己,我是導師而非講師,要避免直接向學生教授或說出答案。相反,我要引導學生運用批判性分析與解決問題的技能,並將工作坊中講解的其他準則應用於技術層面,培養他們自主練習、自行解決問題,這方面其實更加重要。」

 

黎綺嘉還認為,上述技能更能助學生做好準備迎接事業生涯,助他們適應工作環境、與時並進。她說:「學生要明白變化是永恆的事。面對變化時,我們難免感到不安。但世事總會變化,我們要學會適時應對,不要只留在舒適區。」

 

 

學習溝通

 

陳偉華執業資深會計師)亦為公會的QP導師,一向熱心教學。在學生時代,陳偉華便許下兩個志願,一是創立自己的會計師事務所,二是為香港培育下一代會計師。

 

20多年來,陳偉華堅持於週末教學,為QP學生講授專業級別單元14「稅務」,並於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教授另一個相類課程。她的友人和同事都說,這是個艱辛的任務;但對陳偉華而言,這已是生活的一部分。

 

陳偉華說:「身邊的人不時問我,『你不覺得疲累嗎?你要經營自己的事務所,在平日晚上甚至週末都要授課、指導歷時數周的工作坊,更擔任考試評卷員兼培訓導師。』我會回答,我很享受這一切,我不視它們為工作,我視之為樂趣,因此我從未感到疲倦。」

 

陳偉華最希望傳授給學生的其中一項重要技能,是有效的溝通技巧,因此她藉互動問答環節及合作形式的案例研究,鼓勵學生在工作坊上多加練習。陳偉華表示:「成功的會計師要懂得提出具建設性的建議,與客戶保持良好溝通。你要確保取得充分相關的資料以便進行分析。你還需要準備合適的替代方案,並考慮新資訊帶來的影響等。此外,作為稅務顧問,你也要與稅務局溝通,代表客戶回應稅務查問。這些任務講求具備扎實的通用技能,如溝通、簡報演講、批判性分析、解難能力等。」

 

她補充道:「許多學生都不擅於應用通用技能。他們往往未作透徹分析便急急下結論。他們必須提升技能,確保資訊能妥為傳達。」

 

陳偉華認為,新QP可幫助學生彌補某些不足。作為最資深的QP導師之一,她見證了課程自1999年推出以來的發展演變,並很高興看到新課程重視批判性思維及人際溝通。

 

陳偉華表示:「我一向強調互動的重要性。我請學生給我答案,並說明理由,而非僅僅回答是或否。學生們表達自己的觀點時亦要說明理據。討論個案研究時學生之間的互動是我最喜歡的一環,我會請他們嘗試運用學到的新概念。之後,我會以提問的方式幫助學生複習及鞏固內容。」經此過程,她也能了解學生能否掌握課程概念及細節。「這種學習方式對學生有很大裨益,因為稅務專才時常要分析情況,並為客戶提供選擇。」

 

 

探尋路向

 

專業級別單元11「財務匯報」的導師陳允心會計師)與其他QP導師一樣,經常與還在尋找事業路向的畢業生或年輕會計師共聚教室中。陳允心曾任職於畢馬威,現在於一家科技公司擔任財務匯報高級經理。她關顧學生所需,努力創造開放的學習環境,助他們學習單元、積極提問,學生不僅可以討論課程內容,還可向導師請教工作及專業建議。

 

陳允心認為,對從事財務匯報領域而言,專業建議尤為重要,因為這類工作很多時候是沒有「標準答案」。相反,她認為答案通常取決於會計師如何對情況提出論證,特別是在加密貨幣、網絡遊戲虛擬物品等新興、有較大判斷空間的範疇。

 

陳允心表示,新QP能應對此類需要,包括要求學生模擬真實的職場案例進行研究。她解釋道:「新課程並不特別着重技術知識的深度,反而側重溝通技巧、領導技巧,以及如何以精確及易於理解的方式傳達資訊。在現實工作環境中,這是學生向工作夥伴或高級管理層傳達重要資訊時必要的技能。」

 

「我觀察到香港會計師傾向以數字解釋事情。而實際上,管理層希望知道數字背後的真正意義。」陳允心補充道:「新QP會透過各種模擬個案,指導學生組織他們要傳達的資訊。」

 

舉例說,在案例練習中,學生需根據所提供的財務資料向管理層撰寫一封電子郵件,看看他們是否打算續訂租約。陳允心說,最初學生們會撰寫一封包含相關數據的電郵,但卻沒有解釋數據的完整含義,而實際上,他們應加入一些分析,以說明續租的益處是否大於成本。經過練習後,學生們最後學會在電郵中加入利弊的列表並附以相關數據,以協助管理層作出決策。

 

財務匯報單元被視為QP課程其中一個最難考的單元,令許多學生都感到害怕。但陳允心說那只是觀感而已,並很快消除了他們這種想法。「如果你將財務匯報視為要牢記的規則,它便很艱深。而我會嘗試討論所有會計準則,探討監管機構為何這樣制訂準則、為何需要此類準則,尋找準則背後的原因。」

 

陳允心續說:「在QP工作坊上,我們模擬真實案例,學生可以在安全環境下從大家的錯誤中互相學習。即使他們有錯漏,也能夠作出自我改正。」她補充道,學生能從工作坊所犯的錯誤中汲取經驗,以免日後在工作中重蹈覆轍。「我相信通過QP課程,尤其是工作坊,學生們能夠體驗到優秀的學習文化。」

 

 


 
QP課程為不同教育背景的學生(包括副學士及非主修會計科的學生)提供靈活多元的進修途徑,助他們晉身成為專業會計師。有關QP課程的詳情,請按此瀏覽公會網站

 

 

 

本文為編譯版本,原文Teaching from experience首發於香港會計師公會會員雜誌《A Plus2021年第7期。

 

gotop